日本肥老妇色XXXXX日本老妇_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_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_日本少妇xxxx做受

首頁 > 通知公告 > 六安市項目申報
科技項目申報代理:

1、

2、 

3、

4、

5、

6、

7、

8、

9、

六安市項目申報

關于印發2020年六安全市科技工作要點的通知

文字:[大][中][小] 2020-3-23  瀏覽次數:1773

各縣區科技局,霍山、葉集科技經濟信息化局,金寨科技商務經濟信息化局,開發區經貿科技局,局機關各科室、科創中心:

現將《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附件:1、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要點

2、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重點任務分解表

六安市科技項目申報熱線:18755150066(微信同號) QQ:2885218105

六安市科學技術局

2020年3月6日

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要點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根據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廳年度工作部署,為扎實做好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特制定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要點如下。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及省、市兩會精神,堅持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為主線,聚焦推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需求,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加強創新平臺和“一室一中心”建設,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統籌推進技術創新、協同創新、產業創新和制度創新,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推動科技企業提質增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目標

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2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增長2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10%以上,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30%以上。新認定市級技術創新中心3-5家,新增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2家。

三、重點任務

(一)聚焦技術創新,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在2019年擴大試點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指導服務和政策支持。對研發準備金制度完善、研發投入穩定增長、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的企業,在項目、資金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貫徹落實《支持科技型初創企業發展若干政策》,發揮好省研發投入補助資金激勵作用,探索建立我市引導企業研發投入激勵機制。創新支持機制,重點培育和發展壯大科技研發機構,指導313地質隊做好納統申報,加強對安徽工業技術研究院六安院等研發機構的培育,儲備一批研發后備力量,逐步實現縣區研發機構全覆蓋。引導市域高校主動對接產業技術需求,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加大應用型科研力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落實好《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六安市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政策,支持市域內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等。(創新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科)

2、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產業發展技術需求為導向,強化創新源頭供給,扎實推進省委托實施的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推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融通發展,集中力量攻克產業技術創新“卡脖子”問題,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打造創新發展加速度。圍繞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綠色食品、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采礦冶金(新材料)五大主導產業,聚焦“一谷一帶、一嶺一庫”四大平臺,充分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加強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進一步凝練篩選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組織跨行業、跨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依托創新鏈提升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優化創新鏈,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打造產業鏈為基礎,創新鏈為引領的產業升級版。引導重點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和產學研合作,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研發項目,著力破解產業發展技術瓶頸。支持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創新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科、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科)

3、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科技創新平臺的承載能力,協同合作,梯次銜接,不斷提升整體效能和水平。推深做實“攀親結故”工程,支持已進入省級序列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源頭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實力。加強“一室一中心”建設,落實穩定支持機制,推進應流集團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備及成形技術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突破航空核能高端部件和特殊材料產品等核心技術難題。引導和支持企事業單位積極對接高端科技創新資源,聯合高校院所共建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科)

4、加強綠色技術和民生科技創新。大力開展綠色技術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推動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組織實施省重點研發計劃,加強生態環保、醫療衛生、應急管理、食品安全、養老服務、殘疾人事業等社會發展領域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開展疫情科技攻關,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做好針對疫情防控的科研成果轉化,快速推動科研成果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發揮效用。支持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組織申報第三批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農村和社會發展科)

(二)聚焦協同創新,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5、持續推進產學研用合作。加強與大院大所合作,支持省內外一流高校院所在我市設立研發機構,開展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深化六安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戰略合作,推動金安區、裕安區與中科院合肥物質院系統的合作平臺早見成效。完成六安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注冊和首期投資,謀劃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平臺,遴選入駐一批科技項目。鼓勵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圍繞我市主導產業,聯合實施一批產學研合作重大專項,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性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組織實施產學研合作重大專項20項左右。搭建高校和企業交流合作平臺,組織企業參加安徽省第三屆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對接會,聯合皖西學院等地方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科、創新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科、高新技術與產業化科、農村和社會發展科)

6、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機制、新模式,建立健全科技研發、技術熟化、產業孵化、企業對接、成果落地的完整轉化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加速形成和轉化,提升我市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引領和推動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研究落實省支持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升現有科技中介服務的服務效能,培育引進一批市場化和專業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支持本地企業吸納省內外先進技術在我市轉化應用,推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六安落地轉化。鼓勵和引導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成果登記,進一步規范科技成果登記工作,增強財政科技投入效果的透明度,保證及時、準確和完整地統計科技成果,為科技成果轉化和宏觀科技決策提供基礎服務。將企業技術合同交易額和科技成果登記數作為項目申報、科技成果獎申報、科技平臺建設等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力爭2020年,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的科技成果登記數達到170項以上。(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科、創新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科、高新技術與產業化科、農村和社會發展科)

7、提升創新孵化平臺質量。緊密對接實體經濟,鼓勵和引導戰興基地、開發園區和規上企業盤活利用現有資源,采取政府主導,企業自建等方式建設科技孵化器或眾創空間。引導現有孵化器、眾創空間,進一步完善科技孵化器的管理服務和功能配套,加大在孵企業招引力度,著力提升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服務效能,推進孵化平臺專業化建設,拓展服務領域和范圍。力爭新增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1-2家。以穩數量,提質量為目標,探索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績效評價體系,實行動態調整。繼續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六安賽區大賽,積極動員具有較高創新能力和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參賽,以比賽促創新、促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高新技術與產業化科(國防科技動員辦公室))

8、扎實開展創新型縣建設。指導霍山縣進一步完善《創新型縣建設方案》,強化政策措施落實落地,著力在建設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主體、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優化創新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推進創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惠民富民,全面完成創新型縣建設任務。支持霍山縣參與省與國家“大院大所”創新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組織開展省級創新型縣培育申報工作,遴選出一個縣,作為培育申報對象,指導做好申報前期各項準備工作。(農村和社會發展科、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科、高新技術與產業化科、對外合作和科技人才管理科)

9、深化長三角、合肥都市圈科技合作。貫徹落實《六安市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和《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堅持科技創新開放共享,注重多方聯動,吸引更多創新資源集聚。鼓勵企業聯合合肥都市圈和長三角區域內高校院所,共同承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建設科技創新平臺,以項目化和平臺一體化帶動區域一體化。積極參與安徽科技大市場建設,主動對接長三角區域技術市場聯盟,協同打造區域技術轉移轉化平臺體系。組織企業參加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創新成果展、長三角國際創新挑戰賽。引導和支持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等對接合肥、長三角區域創新資源,搭建高端研發創新平臺,推動先進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科)

10、不斷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圍繞我市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和支持企業發揮引才育才主體作用,主動對接省內外行業領軍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引進、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啟動市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認定工作,全年力爭新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2家。依托院士工作站等重大平臺載體,集聚院士團隊高端人才智力,培養本地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克核心技術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進安徽應流集團等龍頭企業高端“國際化”戰略,持續深化與美國、英國等專家團隊之間的國際技術合作,發揮技術創新優勢,開拓海外市場,打造鑄造技術“新名片”。鼓勵和支持骨干企業與海外高校院所、專家團隊開展科技合作。做好外國專家服務工作,全面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對外合作和科技人才管理科)

(三)聚焦產業創新,著力提高產業創新發展水平

11、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三比一增”高新技術企業加速成長行動,加大現有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力度,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大高企認定指導、培訓和服務力度,落實落細推進措施,挖潛力、保存量、提增量。加強有效期內高新技術培育企業跟蹤服務,對標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重點在規上企業、重點項目、新設立企業中遴選高企培育企業,列出培育幫扶計劃精準幫扶,建立高企培育的“梯次隊伍”,力爭實現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備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雙百”目標。以實施工業企業遞次納規行動為契機,加強與經信、統計部門的溝通協作,對生產經營狀況持續向好、屬于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疇的規上工業企業,優先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統計,充實完善高新技術產業統計企業庫。(高新技術與產業化科)

12、加快省級高新區提檔升級。堅持“以升促建”,強化跟蹤指導和服務,推動高新區創建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著力打造節能環保首位產業,壯大培育新材料、智能制造主導產業,進一步增強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園區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加大高企技術企業培育和認定力度,力爭2020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各10家。對接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皖西學院等科研院校的技術、人才等優勢創新資源,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技術創新載體,推動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雙創中心建設,積極申報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科技創新創業平臺。(高新技術與產業化科)

13、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研究制定促進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深入實施的政策措施,組織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5年行動計劃、“三區”人才計劃。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積極引導科技特派員深入貧困地區創新創業,深化科技特派員與貧困村結對幫扶,帶動貧困村主導產業發展。聚焦“一谷一帶、一嶺一庫”四大平臺,圍繞茶葉、果蔬、中藥材、皖西白鵝等農業特色產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創建一批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工作站、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和農業科技園區,組織實施一批科技研發項目,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打造支撐引領現代農業創新發展高地。強化先期培育,積極申報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完善動態調整機制,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提質增效、提檔升級。(農村和社會發展科)

(四)聚焦制度創新,著力優化科技創新發展生態

14、科學謀劃“十四五”規劃。圍繞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的新要求,科學研判國內外科技創新發展態勢,準確把握我市科技發展現狀,對接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綱要編制要點和方向,聚焦我市科技創新發展“短板”,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科學謀劃“十四五”科技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主要技術攻關方向,啟動編制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建立健全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的工作模式和機制,以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統領科技創新工作全局,不斷提升創新治理能力和創新服務水平。加強統籌協調,及時解決科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把科技發展規劃與有關專項規劃、建設計劃和年度計劃緊密結合起來,推動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各項措施切實得到貫徹落實。(創新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科)

15、推動創新政策落地見效。堅持問題導向,優化完善科技管理體制機制,修訂完善科技創新政策,強化政策引領作用,加大科技創新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力度,深入推進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協同相關部門指導企業重點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國家普惠性科技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爭取省廳支持,實施科技計劃項目,進一步加強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推進企業孵化產業化和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和引進科技人才團隊。嚴格落實市創新驅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放大財政專項資金的撬動效應,推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加大創新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深入開展“四送一服”,緊盯突出問題,優化營商環境,化解企業難題,推進企業創新發展。(創新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科)

16、加強科研誠信監督體系建設。強化科技計劃項目全過程誠信管理,加大科研誠信宣傳培訓、調查處理和聯合懲戒等方面工作力度,建立統籌協調的監督工作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活力。完善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淘汰機制,提升科技項目評審水平。全面落實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要求,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創新監管方式,加強科技計劃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逐步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加強科研誠信宣傳工作,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誠信理念。將科研誠信落實到科技管理工作實踐中,嚴格執行信用審查和失信懲戒制度,對失信單位或個人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一律不予推薦申報或立項。依法依規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實行終身追究,并實施聯合懲戒,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功能,著力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良好創新環境。(創新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科)

17、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科技領域“四最”營商環境,實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編制市科技局權責清單,推動省、市、縣標準統一、資源共享、業務協同、互聯互通。深化政務公開,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應用,有效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水平。強化國家、省、市科技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加強項目經費執行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確保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完善六安市科技信息管理平臺服務功能,推動實現科技項目申報、審核,科技管理服務等一網通辦,不斷提升科技服務效能。加強依法行政,提高政務大廳“窗口”服務水平,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創新發展規劃與資源配置科、辦公室)

(五)聚焦從嚴治黨,著力推進機關黨建高質量發展

18、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鞏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認真落實民主(組織)生活會、“三會一課”、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黨組織書記述職述廉等黨內生活制度。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加強黨組織班子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推動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局黨總支委員會)

19、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市紀委全會精神,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受警醒、知敬畏、明底線。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構建完善全方位監管體系,著力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探索創新,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加強黨章黨規黨紀學習。充分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加大監督執紀力度,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局黨總支委員會)

20、強化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市實施細則,堅決反對和糾正“四風”問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激勵和引導廣大干部勇于擔當、敢于作為、迎難而上。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大力弘揚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嚴控發文、辦會數量,規范督查考核工作,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強化對縣區科技工作的分類指導和推進。扎實做好文明創建、統一戰線、依法行政、社會綜治、法治宣傳、計劃生育、安全生產、雙擁創建、政務公開、電子政務、機關保密、檔案管理、老干部、關工委、工會等各項工作。(辦公室、對外合作和科技人才管理科)

 

相關文章

cnzz統計 cnzz統計數據顯示 百度站長 53客服